双赢彩票提起运河南路,很多市民都知道,是扬州运河大桥西边那个十字路口向南的道路。但你知道吗?扬州竟有3条路都叫运河南路!近日,记者对这3条“运河南路”进行了走访,了解它们“同名”的原因。
近日,市民孙先生反映,他发现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施桥镇南边有条路也叫“运河南路”。
“一个在市区、一个在施桥,两条‘运河南路’相距不远,但是完全‘不搭界’,这样会给市民出行带来困扰!”孙先生表示。
资料显示,2015年,城区的运河南路向南延伸,其最南端和吴州东路相连。这个连接点和施桥镇的运河南路相距6公里左右。
记者随后前往现场查看发现,孙先生提到的这段路位于春江路以南,呈南北走向,是老扬圩线最南边的一段,长度不足1公里,这段路上首尾有4块路牌明确标识这条路叫“运河南路”。这段路两边已经没有居民生活,只有几间工厂和仓库。一位在路边等待装货的司机表示,他和同行们早就发现这个问题了,提到这里时会说“扬圩线最南端”或简称“施桥南”,以便和城区的“运河南路”区分开来。至于这条“运河南路”的来历,这位司机表示不清楚。
一位居住在镇上的居民称,原来这段路是扬圩线的一部分,近年该路扩建后,不知何故起了个“运河南路”的名字,镇上的居民一般不叫这个路名。
在采访时,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扬州还有一条“运河南路”,位于邗江区公道镇。
近日,记者来到公道镇探访,发现这里不光有“运河南路”,还有一条“运河北路”。这两条路由北向南贯穿整个镇子,交会点是镇中心一座象征着奋发进取精神的雕塑。
“运河南路、运河北路原来叫运河路,说起这条路可有来历了。”镇中心附近居民孙先生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公道镇组织开挖“小运河”,全镇群众积极参加劳动,他那时还小,但是亲眼目睹了激动人心的劳动场面。
孙先生介绍,小运河是一项农业水利工程,旱季可以从大运河里抽水灌溉,雨水多了通过小运河把水排出去。公道镇紧靠邵伯湖,解放前经常水涝成灾,自从小运河修好后,公道镇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进步。小运河修好后,公道镇就把镇上的一条主干道命名为“运河路”,纪念人民群众为改善农业生产、创造美好生活而作出的努力和奋斗。
孙先生表示,公道镇的群众对这条路有很深的感情,如果因为和城区的道路重名要改名,很多群众可能难以接受。
昨天上午,记者联系了市民政局地名办,向他们反映扬州有3条“运河南路”和2条“运河北路”的情况。
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将派出工作人员到施桥镇调查“运河南路”的情况,如果确系错误命名,将予以纠正。
对于公道镇的“运河北路”和“运河南路”,这位工作人员介绍,邗江撤县设区、江都撤市设区后,带来了很多道路“重名”的问题,“在设区之前,邗江有命名权,给道路命名为‘运河南路’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变成区以后,就和城区的道路产生了冲突。”
工作人员表示,过去给道路命名不规范,遗留了很多问题。比如“人民路”这个名字在一段时期比较流行,扬州叫“人民路”的道路超过20条,因为除了各县市区的主城区,很多镇也有人民路。对于这类历史上形成的路名,要根据实际情况稳妥处理。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出现路名重名的情况,一般是有3种可能:1.历史原因造成的,不能快速更改,只能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逐步调整;2.规划中的路名,有时会和现有路名重名,一般在交付时会给予正式的名称。比如扬州东站周边道路在规划中曾有“站南路”、“站西路”的叫法,在交付前已正式命名为“碧云路”和“春风十里路”;3.因其它原因导致重名的,核实后将予以纠正。
4月16日,杭州市政府召开全市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印发了《杭州市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清理整治工作将持续到9月结束。本月底,分属18家市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梳理出来的不规范地名将向社会集中公布。
根据《杭州市地名管理办法》,杭州市民政部门对这些不规范地名的清理整治目标明确,首先对居民区、大型建筑物、道路、街巷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
“大”,就是让地名含义、类型或规模方面任意夸大,专名或通名远远超出其指代地理实体实际的地名。包括未经批准,随意使用“宇宙、中央、天下、银河、世界、环球、欧洲、中国、国际、浙江、特区、首府、广场”等词语的地名。
“洋”,以外国人名地名及其谐音,以及使用外语词及其汉字译写形式命名的地名,以及地名标志上用外文拼写地名。如未经批准,使用“林肯公寓”“马可波罗大厦”等。
“怪”,地名用字不规范、含义低级庸俗或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地名,包括纯粹用阿拉伯数字或中文数字做专名且无特定含义的地名,随意使用汉字与数字组合且无实际含义的地名,专名中使用“·”等非文字符号的地名等。
“重”,一定区域内多个地名重名或同音的地名也会进行整改。萧山、余杭、滨江等多地都存在人民路。
同时,对标注不规范地名及设置不规范的地名标志、道路交通标志等公共标志牌进行更换;对涉及不规范地名信息的身份户籍、不动产登记、工商注册登记等证照上的地名地址信息予以变更。
此外,专项行动将清理房地产广告、户外标牌标识、互联网地图、在线导航电子地图等载体上的不规范地名;加强地名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及时为社会提供准确、便捷的标准地名信息。
根据民政部、市规划资源局关于落实开展新一轮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近日,区规划资源局积极组织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地名管理相关人员开展闵行区新一轮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摸底排查工作。
11月9日,区规划资源局以会议的形式传达了民政部、市规划资源局关于开展新一轮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的讲话精神、工作部署和要求。同时,对此次不规范地名摸底排查工作进行了培训,并对《不规范地名摸底排查情况备案表》的填写作了详细说明。
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是国务院工作部署的要求,是规范地名工作的要求,是《地名管理条例》修订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必须遵循谨慎慎重、有错必改、应改尽改、没有负面影响的可以不改的原则。对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违反《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上海市地名管理条例》的地名命名原则、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进行进一步全面排摸。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公众对地名公共服务的需求,长兴县地名办多举措做好不规范地名的整治工作,推进地名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实现地名管理与城市规划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一是利用长兴县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进一步理清全县范围内地名的名称、位置及相关属性信息;二是查清解决在地名上继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现象,对长兴县内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地无名、随意命名的地理实体进行整治并重新命名;三是对城区路、门牌等地名标志的拼写进行检查,对错拼、漏拼等问题及时作了纠正,确保地名标志文字书写规范双赢彩票、拼音正确;四是规范审批程序,理顺和完善地名命名机制;五是充分利用浙江省区划地名网,对网上办理的地名业务严格审批制。
下一步,长兴县民政局将着力推进长兴地名地址信息化建设,完善地名法规建设,提高地名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继续推动长兴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近日,西城椿树街道发布一则招标公告,将对辖区一条胡同进行整治提升的设计工作。您可别觉得这是区区一条小胡同,这是曾经进行过文物腾退的魏染胡同。
公告中明确,除了口袋公园建设,还要注重发掘胡同的历史文化。西城又要多一个值得多转转的胡同啦!
招标范围:包括魏染胡同环境整治提升项目-魏染胡同南口口袋公园建设及周边美化提升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设计工作及街巷历史文化挖掘。
说起这魏染胡同,来头可着实不小。大家都知道这里是京报馆的旧址,但即使很多本地人,说起她的名字也有点含糊——魏染胡同位于宣武区东北部。北起南柳巷,南至骡马市大街中段。明代称魏染胡同。清时称魏儿胡同,魏染胡同。民国时称魏染胡同,沿用至今 。但不少老北京人南城人管魏染胡同叫魏眼儿胡同。
魏染胡同被称之为北京报业的“发祥地”。魏染胡同30号就是《京报》馆旧址。
京报馆很好找,从琉璃厂拐进魏染胡同,南行到胡同中部,在东侧可见一座二层小楼。一层门洞有两个大立柱,这座特殊建筑就是京报馆了。
京报馆,顾名思义,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报纸之一《京报》的报馆所在地。《京报》于1918年由邵飘萍创刊,几年后搬迁至此,可见小楼的年龄也已百年。
《京报》的宗旨是宣传进步思想,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京报》几经停刊复刊,最终在抗战爆发、北平沦陷前的1937年7月28日出版了最后一期。
百年报馆承载了大量重要历史事件,现在也已经老态龙钟了。以前这里已成了大杂院,通向二楼的台阶还是原来的木梯,被踩出一道道凹槽,里面的居住条件更像是几十年前的筒子楼。
历史上的京报馆,一层主要是经营部门,二层主要是编辑部。编辑们在二楼完成内容制作后,就在院子内的印刷车间进行印刷,再送至琉璃厂等地进行分发。
据报道,京报馆腾退工作前年已经完成,进行修缮后将成为博物馆等文化场所对公众开放,百年老报馆迎来了它的新生。
宣武门外的魏染胡同究竟因何得名,至今都难下定论,其中有一个版本说早在明朝一个姓魏的染匠住在这儿,所以才叫魏染胡同,染匠这个行业确实存在。
老北京城贵为帝都,达官显贵数不胜数,但穷苦老百姓也不在少数,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贫富差距比较大,老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穷苦人家扯块布做件新衣服还得狠心咬牙带跺脚,那叫一个不舍得。
这就促进了民间服装加工的发展,比方说缝衣服的,补袜子的,诸如此类的服务人员跟现在的小时工差不多,随叫随到,而且还都特专业,当年老百姓家难得买一带颜色的布料,穿几年掉色儿了又舍不得扔。
随之就诞生了上门儿提供漂染服务的染匠不光所谓的染匠只能把原有的颜色加深,不能改变布匹原有的颜色,魏染胡同在宣南地区,早在明朝那会儿属于外城,是穷苦百姓聚集的地儿
因此有一条以染匠命名的胡同是情有可原的,不过另有传说,宦官魏忠贤曾经就住在这条胡同里,因此这条胡同最早叫魏阉胡同,后来北京人都觉得这名儿不雅,这才改成了魏染胡同
其实偌大的北京城,名字与发音不太一样的地方还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大栅栏儿,再比如“积水滩”、“北河燕儿”。
中新网新疆新闻11月18电(通讯员:李明胜)“巴尔鲁克路、塔斯特路、龙珍路、山花巷”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地名,让以“山花”闻名的裕民更具地方魅力。近年来,裕民县以地名普查为契机,积极推进地名管理规范化、现代化,以路作画,以路名“言志”,不仅有序推进了城区道路街巷标志牌设置与管理工作,还推进了城市文化建设。
裕民县民政局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走街串巷,对县城区道路街巷标志牌开展彻底全面的排查、摸底、定点与登记,对城区内一路多名、有名无牌现象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梳理、登记,彻底摸清了道路标牌更新设置情况。积极争取道路标志牌增补设置费用,选取坚固、抗冲击、耐盐雾腐蚀、耐弯曲、不易褪色、易维护的标牌材质,对全县城区道路街巷标志牌进行“大换血”,对新建和延伸的道路街巷及时增设标志牌,确保县城区道路街巷标志牌常设置、常完善、常覆盖、常整洁、常服务,实现了县城区道路街巷标志牌设置规范与全覆盖。
滁州网讯(郝腾飞 全媒体记者王晗笑)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守住特有文化密码,护牢安放乡愁的最美容器。
挖掘老故事。持续开展地名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建立实地联合考察机制,加强对优秀地名文化遗产的挖掘、审核和论证,截至目前,先后有7个县、镇被评为“千年古县”“千年古镇”。扎实组织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累计普查地名词条4万余条,清理整顿不规范地名和地名标牌6000余个,并建立地名数据库和地名普查档案。
管好初命名。编制《滁州市城区地名总体规划(2021-2030)》,完善地名管理机制,优先使用反映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地名,推动启用老地名,确保地名命名、更名能够体现时代性和地域文化特点,提升新生地名的文化内涵。今年以来,累计新命名地名地址144个,其中“历史”地名15个。
整治旧洋怪。出台《滁州市地名管理办法》,对地名命名、更名、销名和标准地名使用等事项作出明确;联合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开展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专项行动,对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和道路、街巷等名称中存在的“大、怪、重、洋”等不规范地名现象进行清理整治。今年以来,累计摸排不规范地名和道路街巷名称83条,目前已完成整改77条。
弘扬新传承。结合地理、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和城镇性质、发展方向等要素,规划具有地域特色、兼顾文化遗产保护的地名景观,保护优秀地名资源,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加强优秀地名文化宣扬,启动编制《滁州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编纂发行《地名录》《地名故事集》6套,向《中国地名大会》节目组报送词条120余条,向国家《地名志》报送配图13幅。
信息时报讯(记者 何小敏)“龙御天下”“香榭丽舍小区”“中央首府”等等,近年来,一些看似既“大气”又“洋气”的楼盘名称受人诟病,地名到底该怎么取?11月19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工委发布公告,将《广州市地名管理规定(草案)》予以公布,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
地名,指用以标示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的名称。近年来,一些新建区域地名乱象饱受诟病,有的刻意夸大,有的推崇“洋名字”,有的怪诞离奇,有的带有浓重封建色彩,有的则是“货不对板”,地名和地区对不上,外地游客来了根本分不清。
广州此次立法,旨在加强地名管理,适应城乡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和国际交往的需要双赢彩票,保护和传承地名文化。
(一)不得损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和破坏社会和谐,不得使用违背公序良俗、侮辱人格、极端庸俗的词语;
(五)地名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用字能够真实地反映其实体的属性(类别),建筑物、住宅区地名通名的使用具备与通名相适应的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高度、绿地率等;
(九)以地名命名的车站、港口、码头、机场、水库等名称与所在地的名称一致;
(十)一般不以人名命名地名,禁止使用国家领导人的名字、外国人名、外国地名或者其简称、特定称谓;
(十五)不得使用企业字号、商标、产品名称命名公共设施(包括交通设施、专业设施),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现实中,一些地产商为制造噱头、渲染气氛,满足攀比心理,命名乱象多发。近年来,广州一直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比如2019年6月,整改了一批不规范地名,如“时代花生Ⅱ”(标准地名“时代天朗花园”),“领江一号”(标准地名“领江公馆”),“罗马家园”(标准地名“盛景家园”)等。
草案明确,房地产建设、销售单位发布的房地产广告中的地名应当与标准地名批准文件上的地名保持一致,并在广告版面显著位置标明有关建筑物、住宅区的标准地名及其地名批准文号双赢彩票。
草案还明确了法律责任,规定房地产建设、销售单位发布的房地产广告中的地名与标准地名批准文件上的地名不一致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欢迎广大市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通过信件、传真或者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征集意见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
2020年11月18日上午,青秀区召开不规范地名摸底排查和整治事项论证会,城区民政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交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青秀公安分局等部门参加会议,并邀请自治区地名档案馆三级调研员零振洪同志、原南宁市民政局行政区划地名科科长胡小民等同志组成专家组出席会议,会议由青秀区民政局局长主持。
城区民政局对本辖区不规范地名摸排整治工作情况做了详细介绍,经专家组合议,对南宁市青秀区不规范地名摸底排查和整治事项形成了论证意见,最终确定45个地名存在“大、洋、怪、重”的问题。
专家组建议,要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并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群众思想引导,做好宣传动员工作,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提高广大群众清理整治现存的不规范地名思想意识。
近年来,衢州市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通过完善数据库、深化一网通办和强化二维码服务,积极推动“数字化+地名管理”模式,打造衢州特色的数据地名、掌上地名和智慧地名,实现地名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规范统一、共建共享。
联通城市大脑,建立全市地名数据库,为各部门提供最基础、最精准的地址数据。
一是创新地名地理空间点位数据建设。2019年完成城乡地名数据采集984581 条,2020年目前已完成地名地址空间数据分析入库1011798条,关联空间点位数据640965条,创新实现地名数据图像化、空间化。
二是打通省级数据对接。打通省、市区划地名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及时更新完善数据库。
三是打通部门数据对接。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公积金办、不动产登记等单位加强协作,无缝对接地名数据,实现地名数据横向、纵向互通共享。
在地名大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政务钉钉,建立地名审批办公平台,实现地名掌上审批,消除数据孤岛。联通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衢州政企通、邻里汇等APP和各地地名窗口,对外围企业群众开通网上申办渠道,对内为工作人员打通流转审批渠道,方便企业群众和工作人员办事。优化地名审批服务,实现一网通办,进一步精简材料、精简环节。全面应用“浙政钉”,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地名事项实现100%网上办。
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数据地名”的基础上,以二维码为入口,实现“数字地名”向“智慧地名”跨越。群众通过手机扫描路牌二维码即实现完成信息位置查询、地名地址信息查询、公共服务查询、千年古村信息查询,加强地名文化的宣传,实现了群众“码上办”的要求,也满足公安、城管、工商等各部门的工作需求。
山东省邹城市是孟子故里,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如何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名文化传承,是做好地名管理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近年来,邹城市将加强地名管理作为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发展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通过规范地名管理服务、传承保护地名遗产、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强化群众对城市的记忆、情感的认同,助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邹城市立足地域特色,重点把握四个核心要素,通过地名命名彰显文化内涵、树立价值导向。
突出地理特色,留住乡愁记忆。邹城境内有大小山头190余个、河流110余条,采用山脉河流名称对部分道路进行命名,如峄山路、凤凰山路、凫山路、连青山路、龙山路、唐王河路等。
突出人文特色,传颂历史人物。邹城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以西汉经学家、曾位至丞相的匡衡名字而命名了匡衡路,以西汉经学家、号称“邹鲁大儒”的韦贤名字而命名了韦贤路。
突出思想特色,弘扬儒家文化。依托孟子故里地缘优势,将“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作为文化推广重点,对孟子湖新区40余条新建道路命名,如仁政路、仁爱路、义和路、义正路、礼乐路、礼让路、智通路、智达路、信善路、信忠路等,这些道路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突出时代特色,传递核心价值。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原则,以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期盼为目标,陆续命名了一批新建居民小区,如:和谐家园小区、文博苑小区、泉兴小区、春风樾小区等,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彰显新时代文明精神。
邹城市坚持规划先行、规范操作的原则,科学编制地名命名规划,统一地名命名标准,规范地名标志设置,确保了地名管理服务工作扎实推进。
实施流程再造,提升办事效率。压缩办事时限,将地名命名更名审批的工作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简化申报材料,申请人在递交地名命名审批时只需要提供建筑物总平面和用地红线图以及申报表,不再要求其他材料;建立跨部门预先告知制度,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在为当事人办理土地出让登记手续时,主动预先告知办理《标准地名证书》的相关要求,避免群众因拟命名不当而导致多跑腿。
统一管理标准,严格证书发放。市级层面统一标准,城市新建大型建筑物,由主建单位在立项规划前向地名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核材料、现场勘验,并向社会公示无异议后,核发《标准地名证书》,领取《地名使用证》的单位享有地名专用权,其他类似建设不得与其重名。公安机关凭借《标准地名证书》向开发建设单位发放《门牌号码使用证》。目前已累计发放《标准地名证书》129件。
引入社会力量,优化管理服务。在地名标志设置和管理工作中,与社会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由第三方负责地名标志牌的日常维护,民政部门负责地名标志牌设置指导和日常监管,节约了财政支出,提升了工作效能。加强部门协调,依托城管数字服务平台系统,利用城管手持终端等开展道路标牌检查,做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理。截至目前,邹城市城区1184条道路街巷及63条镇驻地道路全部设置道路标牌,村庄标识牌、村名碑、村庄街巷标志牌基本实现全覆盖。
编纂地名文化系列丛书。高标准组建《邹城市地名志》撰写班子,专门聘请文史专家,编辑出版近百万字的《邹城市地名志》,录有《地名图》《历史沿革图》等,全面展示了邹城历史文化、山川名胜、风俗民情,系统性、多角度反映了邹城经济、社会发展及历史沿革。在编纂《邹城市地名志》的过程中,注重对已有资料成果的加工利用,先后编辑出版了《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系列丛书,在全国率先实现千年古县、古镇、古村大满贯编纂发行。地名文化系列丛书已纳入市图书馆、档案馆,并向城市社区、中小学校捐赠,供社会各界学习参阅。
宣传推介重点地名文化品牌。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了上九山古村落、越峰村古村落等一批优质地名文化品牌,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推介。联合省地名研究所摄制系列纪录片《守望地名》之“邹城市上九山村”,在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齐风鲁韵》栏目播出;委托市电视台拍摄以峄山为地名文化主题的《邹鲁秀灵 岱南奇观——峄山》对外宣传片,在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举办的“美丽中国、地名寻梦”网络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根据地名管理有关规定,现对乐山市沙湾区需命名、更名的道路、广场拟定名称表予以公示。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请与市地名办联系(地址:乐山市市中区郑坝街77号411室;邮编:614000;联系电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