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彩票我上课的时候,经常有学员问,觉得自己现在做的工作没有前景,也觉得服装行业很没前景。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服装行业目前的情况到底如何?还有没有前景?
首先给大家一个我的答案,如果你依然将服装视为一个传统行业的话,它绝对是一个夕阳行业;但是如果你用未来的眼光来看待这个行业,它绝对是一个朝阳产业。“未来的眼光”意思是,未来的服装行业是一个“数智化”的行业。我们首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传统的行业”?传统的行业就是你依然用手工作业的方式在做事情;依然在纯粹靠自己的经验在做决策和判断;依然在靠密集型的劳动力来产出产品或者服务。如果你符合这三个特征,那么你还在用一个传统的方式在做这个行业。从这个角度看,它确实是没有前景的。我们这个行业有相当一部分的现在领域和岗位,我认为会比较快的被淘汰。最快可能1-5年,最长我想不超过10年。
第一个是传统型的批发市场。当我说传统行业的批发市场时,并不是说批发市场本身会被灭掉(但肯定会数量大大减少)。现在批发市场也在做升级换代,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做数字化平台转型等等。如果他们在拥抱数字化的话,那么这种批发市场我认为它依然有存在的价值,但即使如此,数量上也不需要现在这么多,所以大量的批发商会消失,但依然会有批发商平台在。它们直接从工厂进货,以批发形式供货给各地的终端店铺。二级批发商数量会大大减少。第二个我认为会逐步消失的角色就是经销商。对经销商的冲击主要来自于D2C(direct to consumer,以及直接面向消费者)与C2M(consumer to manufacture,消费者直接面向工厂供货商)的供应链体系。我们的市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经销商。不过中国市场太大了,所以他们的消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理所当然从一二三线城市开始。原来的经销商如果不能够与品牌公司合并为一家公司,或者加入品牌公司的直营系统,则被淘汰是迟早的事情。
其次从岗位而言,有些岗位也不需要现在那么多数量了。首先会被淘汰的就是抄款型和改款型的设计师。这类设计师被时代淘汰已是毋庸置疑的事情。AI设计会比设计师在改款和选款上更加精准与高效。人只要在机器选出来的SKU里面再做挑选即可。选款型的买手5年之内也不需要那么多数量了。通过算法获得的用户喜好信息远比现在的买手做得更加精准。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岗位的需求量也会减少。像传统的跟单,目前基本还是要人到现场跟进度,跟品质,跟成本等。未来的跟单不需要那么多数量,因为跟单可以根据现场机器人传送的信息远程跟单。即使是比较复杂的工艺问题,随着远程通讯的发展,都可以不用通过面对面来解决。这会大大提高跟单效率。还有大量的普通导购、销售客服我认为都不需要那么多,因为机器会辅助人高效率的工作。导购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职业会在,但是数量要求没有那么多。只需要少数优秀导购(超级导购)+机器人辅助工作即可。所以从传统的角度来说,传统行业如果你依然用传统的方式在做,它是没有前景的。因此上述依然沿用传统方式作业的岗位数量会大大减少。
那么我们就来谈谈数智化。数智化顾名思义数字化加智能化,数智化其实对企业来说最大的作用是总体效率的提升。减少对(不稳定)人工的依赖,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精准度。首先,服装行业是最先开始数字化的行业之一,但同时可能也是最晚结束数字化转型的行业。为什么这样说?数字化转型最早起始于营销端与零售端。随着支付、物流变得愈加便利的同时,这个过程还收集了大量的用户信息。这使得企业对消费者的供应变得更快捷,更便利。这倒逼了整个供应链制造端开始进行变革。服装作为一个消费者日用品的主流商品之一,也积极参与了整个数字化转型的开端。但为什么我说它会是最晚的?这里面有两个重要的原因。首先从制造的角度来说,虽然至今很多人都觉得服装技术门槛不高。但如果要做好一件衣服,它的技术门槛并不低。至少人工缝制这一部分到今天为止,但凡稍微复杂一点的款式,几乎依然要完全依靠人工来缝制。这点我想短期之内难以改变。这其中又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服装款式设计的非标准化操作,相对于机器能识别与操作的能力还是比较复杂的。第二个是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自动化、智能化的缝制设备出来以后,它要普及还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设备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大部分工厂依然愿意用更加便宜的人工来替代机器设备作业。只有等自动智能化设备水平足够高,而且设备成本已经是一般的工厂可以接受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开始普及。所以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10-20年),我们的服装厂还是主要需要依赖人工,只是人工的数量可能在某一些工序上会减少。其次双赢彩票,数字化本身是需要先天性条件的。很多人都觉得数字化主要依靠于信息化系统和技术人员。事实上这只是一方面。或者说,我以为技术不是最大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技术本身足够去实现这个行业的数字化双赢彩票,但是更大的挑战是在于思维与工作习惯的改变。首先是领导者思维的改变。要知道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是最难的,如果领导者的思维不改变,其整个团队的思维就不会改变。思维不变,装再多的系统也没用。所以现实中有很多企业花了巨资采购、开发了自己的系统软件,但这些系统软件真正发挥的作用很有限。它们大多更像是一个数据储藏室,并没有发挥数据决策的作用。另外,数字化转型一定要伴随着组织架构的改变。传统的金字塔式或者矩阵式组织架构已经无法适应数字化发展。数字化需要更加扁平且敏捷的组织架构。而组织架构的改变本身是需要过程的。这其中也会涉及到一般企业都有的政治博弈。其实大家去年看到很多知名公司裁员。可以这样来说,这些裁员不仅仅是经济危机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借着裁员的机会进行人才结构和组织架构的调整。把一些传统型的人才淘汰掉,然后公司才有机会去招聘能够适应公司未来发展的人才。最后一点我认为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的储备。就算你期待自己的组织架构调整成什么样子,市场上没有这样的人才储备,企业依然难以落地实施数字化。新型人才需求一种是通过现有员工转型;还有一种是从外部招聘符合条件的新型人才。但员工转型非常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员工转型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个人改变意愿不强;学习困难太大;企业投入不够;企业操之过急等)。而外部符合条件的数字型服装人才当下是非常有限的。其后备力量又非常取决于教育。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认为我们这个行业会是最晚结束的。也许有人会问,我说的几个问题听上去适用于所有的行业,为什么你会特别强调对于服装会更难?这跟我们服装行业的基础有关。大家知道服装行业本身是个传统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服装业的行业人才水平跟其他行业相比,总体是偏低的。这个行业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于学历和教育程度没什么太高的要求。在教育方面又是以艺术生为主,而艺术生本身的文化课也是比较低要求的。所以这一切都决定了我们这个行业本身的人才基础水平就比较差,而且长期以来都是靠经验在主导这个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数字化我认为会更加滞后。
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样的职业,什么样的人才,未来在这个行业才是有前景的?看一看你是否在人才之列?或者我们要朝什么方向去努力?第一个是创意型人才。我知道现在大家都觉得做原创性的设计师很辛苦。知识版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出来了新款被别人一抄就成了爆款,自己却一分钱没有赚到。我相信这会是短暂的现象。这是当下的痛苦,不是未来的痛苦。我相信在5年左右之后,这个现象一定会得到比较大的改观。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第二个我觉得年轻一代人上来以后会更多的人有法律意识。其次,我说的创意性人才不仅仅指设计师。我们通常会把设计师归纳为创意性人才,其实还有一类重要的是艺术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和文学家也是创作者,我们更需要他们的创造性的思维。而且这里的艺术家不光是指画家之类的,也包括电影、音乐、装置艺术、当代艺术等等。这一类人对于商业会越来越重要。我相信商业跟艺术的融合会越来越多。为什么?我们都在谈数字化,大家都觉得技术越来越重要。实际上人文跟艺术也会越来越重要。而且因为过多的人都已经在关注数字化,所以我觉得如果你能从现在开始,像我说的把艺术与人文融入到你的商业,你反而会独树一帜。人文与艺术,会大大提升你的品牌美学价值。而品牌美学价值也是时尚产品与其他一般消费日用品很大的区别。所以去创造一个更有美感的产品是非常需要艺术家,甚至于文学家的帮助的。大家可能觉得艺术家我可以理解,因为设计师本身是有艺术方面的才华或者素养的。文学家有什么用?电影又有什么用?其实大家看一看,我们现在因为在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产品的呈现不再是通过实物来呈现。消费者第一眼看到的不是实物,而是实物的数字化呈现:照片, 语言文字,视频,直播......这就是一个被数字化的产品。那么我怎么样通过数字化来更好地体现产品的美感?如何用文字更好的表达产品的美感吸引消费者去买?如何用照片呈现实物真实的美感?摄影师、画家、电影、文学家这些创作者对我们这个行业都会很有帮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的招聘在背景上一定要学会不拘一格。你不用光把眼睛盯在KOL和明星上。我会更愿意跟画家、电影导演、甚至跟文学家进行更多的跨界合作。没有必要大家都去追同一拨人,最后把那一拨人的价格捧得很高,自己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企业完全可以独辟蹊径。第二类人是叫做美学科普者,前一类人是美学创造者,第二类是科普者。美学科普者就是向大众普及美学。那么什么样的人在教育大众?市场营销部、形象造型师、穿搭师都是。这一类人我就把他们称之为美学科普者。当我们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群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把美学理念慢慢渗透到更广泛的人群里面。所以这一群人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类人我把他们称之为“科技型人才”。科技型人才就是更加偏于科技化。比如说材料工程师。材料对任何领域都很重要,对我们这个领域更加的重要。特别是随着可持续时尚的发展,材料学也会应用也会场景也会越来越多。还有人体工程专家,无论你是穿鞋子还是穿衣服,它都离不开人体工程科学家的支持,怎么样让人穿得舒适且便于运动但还能保持美感体型,背后关乎人体工程科学。还有智能穿戴的研究者,包括功能性的服装,我觉得都是属于科技型人才一类。还有一类叫“混合型人才”。这类人才文理兼修。比如说有一类人我把他们称之为“时尚科技工作者”,他们很懂时尚,又很懂科技。其实这一类岗位需求会越来越多。比如做时尚软件的开发者,他们就是一个时尚科技工作者。首先他们需要知道什么样的衣服是美的,怎么样做出美的衣服,你需要先懂时尚,然后你才知道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去服务这种产品。我觉得这种混合性的人才一定是更加受欢迎,类似的岗位还有时尚数据专家。你要又懂数据分析还很懂时尚,那你未来肯定不愁找不到工作。还有就是数字化管理型人才。数字管理现在已经成为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我们以前的管理是比较传统的,但是现在随着数字化的普及,无论是人力资源、财务还是商品、营销、供应链,整个公司的运转都要高度依赖于数字化的管理形式。最后还有一类人才是非常稀缺的,就是负责环境,安全,企业治理(ESG)的人才。服装这个行业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它跟气候有关。从个人角度来说,它其实跟个人健康也有关。所以气候环境专家或者是说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也是这个行业未来特别需要的人才。所以这个行业不是没有前景,而是你要用一个新的眼光去看待它。其实还有很多新的岗位在等待大家——只是你要适应未来。如果你还想在这个领域深耕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话,你一定需要去适应新的方向。我们总结一下其实就两个要点。作为个人,你一定要学会拥抱科技、拥抱数据。无论你是艺术家、科学家,你都要去拥抱他们。如果你是一个数据专家,你则一定要学会拥抱艺术和人文。它们彼此将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出现在这个行业。如果你是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不拘一格的招聘人才,不要局限于员工的专业。广泛的收拢人才,让你的企业有更加多元化背景的人才,这样的企业才是有前景的。